唯有奋斗的青春最美——化学学院勤工助学岗位优秀学生事迹

时间:2020-11-30浏览:826

刘志奇,男,汉族,20002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化学专业2017级学生。曾获人民一等奖学金,伊比西高额奖学金,海岸鸿蒙一等奖学金,担任大学生创新计划科研竞赛国家级科研项目第一主持人,获得“北京化工大学国庆70周年群众**和志愿服务工作优秀标兵”,“北京化工大学国庆70周年群众**和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校级优秀团员”,“校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于20203月评选为“2019年度勤工助学岗位标兵”。

回望过去三年时光,从昌平南口新校区到北三环东校区,一幕幕往事就像幻灯片浮现。一路走来,刘志奇不断地收获与成长。在他看来,是不怕失败敢于尝试的勇气,为实现目标而执着的努力,以及追梦路上的坚持和奋斗,这些成就了如今的他。

一颗红心永向党

在大学这个塑造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刘志奇将提高思想觉悟视为他北化生活的“第一课”。

在大二,刘志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化学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组织委员,组织参与学术科研方向的红色引领行动十余次。在取得一定的成绩后,他主动创建了个人微信公众号,定期制作与身边同学分享学习笔记和心得的推送,在实际行动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大二暑假参加群众**训练的三个月时间更是在汗水中锤炼锻造了他的一颗赤子之心。

经韬纬略学为先

刘志奇在日常坚持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他在课前坚持做好对每一门课程的预习,预习帮助他了解上课的整体框架,紧跟老师授课的节奏,做到“成竹在胸”;课后及时地进行知识点复习,着重记录难点与易错点,以便日后回顾。每天自习时间不少于四小时,教室的前三排也始终有他的身影。他也深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三年来的坚持与奋斗让大家看到的是半米高的学习笔记和近百份满分的实验报告。

奋斗有所收获,三年过去,化学专业排名第二,综合排名第一是对他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是对他未来征途的激励。

长风破浪会有时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进步则国进步”。他认为作为一个青年学生,应心有朝气,磨练自己坚韧的品格。

在大二学年,刘志奇初次接触科研竞赛,与同学组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进行题为《碳纳米管阵列负载 Pt 用于氢气氧化反应的研究》的研究。在孙晓明教授和实验室师兄师姐的耐心指导下,他掌握了一系列实验操作。中途遇到的诸如:催化剂团聚、失活等困难并没有打倒刘志奇,他很快便调整状态,继续开展实验。他常常顶着凌冽的寒风于两个校区间往返,也常常因为反应时间过长而匆忙追赶末班地铁。星光不负赶路人,最终该项目被评为校级项目。

大三期间,他在陈咏梅教授课题组进行题为《钒酸铋电极制备及其催化水氧化制备过氧化氢》的研究。在抗击疫情期间,积极阅读文献并定期进行汇报;为了探究电极制备的最佳条件,他筛选了三十多个不同的因素梯度,不断地进行尝试。在中期答辩后该项目被评为国家级项目,也于近期顺利结题。

从刚开始的实验探索、实验失败到最后实验成功出数据,他更加深刻理解了科研人员的快乐和辛苦,也明白了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绝知此事要躬行

从班级的生活委员开始,刘志奇渐渐地投身于学生工作,无论是作为学院学辅中心的答疑志愿者还是通过竞选成为“我的北化我代言”的实践团团长,都有他全心全意的付出和投入。还记得他准备元宵节汤圆时那反复奔波的场景,以及看着冬日阳光里大家笑容的踏实;还记得他第一次准备授课时那厚厚的资料与手稿,以及站上讲台时的从容与坚定;还记得他安排宣讲活动时材料的繁杂,以及圆满完成为北化代言活动时的舒畅;还记得他作为宿舍学长迎新时的浑身疲惫,以及看到学弟们顺利入住时的安心。

得益于北化的资助政策,从大二开始刘志奇就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锻炼。公寓协管员和运动场地协管员让他充分体会到了后勤工作的不易;办公室助理一职也让他对辅导员的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连续三次获得“勤工助学岗位能手”称号也是对刘志奇努力付出的充分肯定。

奋斗的青春不能没有勇于奉献的精神相伴,刘志奇始终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秉承着这份信念,大一伊始他便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南口敬老院”、“乐途公益”、“汇爱康桥”、“校庆合唱”等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三年长达140余小时的志愿时长,带给他的不仅仅是实践能力的提升,还有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见证。

从初遇北化的懵懂,到如今的成熟,“如梦如烟的往事,散发着芬芳,在回忆中寻找往日……”这句歌词或许是他与北化之间最好缘分的见证。如今刘志奇也已获得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术型硕士的资格。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带着北化给予他的温暖和鼓励,带着北化人传承着的宏德博学,于全新的征途继续绽放奋斗的青春,相信那时未来已达,星辰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