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人才培养”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和根本。在化学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学生自身的严于自律、勤奋刻苦、积极进取下,学院为党和国家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英才、一届又一届优秀学子。学院推出“嘉勉榜”专题栏目,旨在表彰和勉励品学兼优、且在学习科研生活中因某一方面表现特别突出而获得院级及以上级别奖励、表彰、基金资助等的学生。分为以下三个板块:
(1)嘉勉榜之“学术科研”版:每期表彰品学兼优的、在学术科研领域成果突出的(如在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或获得博士校长奖学金的、或获得唐敖庆化学奖学金的、或获得博士国家奖学金的等)、获得国外学校offer出国留学的(如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CSC资助、或获得课题组资助、或自费出国留学等)学生。
(2)嘉勉榜之“思想政治”版:每期表彰品学兼优、且在思想政治方面(如党建、团建、班级建设等)表现突出、而获得校级及以上级别荣誉或奖励学生个人或集体(如党支部、团支部、班集体、实践团队、共建团队等)。
(3)嘉勉榜之“公益志愿”版:每期表彰品学兼优、且在公益志愿方面表现突出、而获得院级及以上级别荣誉或奖励学生个人。
【本期推出】嘉勉榜(总第16期)之“学术科研”版(第7期):化学学院获2024年高额奖学金的十二名博士生
博士生校长奖学金:刘威;
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张亭亭、陈存志、胡艺航、任清汇、刘威、马文莉、周石杰、张士蒙、张风雨、吴昊洋;
唐敖庆化学奖学金:柴路路、任清汇;
其他高额奖学金:金发科技技术创新奖学金:李绍泉。
【研究生】张亭亭,女,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2021400245
【导师】何静 教授
【获奖项及荣誉】2024年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3年获“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论坛”口头报告一等奖;2022年获“北京化工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2022年获“北京化工大学金域医学奖学金”;2021年获“北京化工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
【感言感悟】“无畏困难,有畏停休”。做研究总会碰到难题,与其焦虑,不如保持一颗平常心。
【个人事迹】
(1)学习科研方面:总GPA/学位课GPA为3.20。主要从事能源催化与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基础研究。在读期间,以独立一作在Angew. Chem. Int. Ed.(Hot Paper,Cover Picture,两篇),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ChemCatChem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4篇;以导师一作自己二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
(2)其他综合表现: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2022年获得“北京化工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荣誉称号。积极参与学术论坛,在2023年获“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论坛”口头报告一等奖。
【研究生】陈存志,男,化学专业,2022400246
【导师】杨占会 教授、杜洪光 教授
【获奖项及荣誉】2024年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4年获国际华人有机化学研讨会“优秀墙报奖”。
【感言感悟】征途漫漫,跬步终越山海;世事艰险,躬行必见云开。相信自己,调整心态,关注细节,及时总结,坚持总会有所收获。
【个人事迹】
(1) 学习科研方面:总3.32/学位课GPA为3.23。主要从事不对称催化硫杂(3+2)环加成合成2,3-二氢噻吩的基础研究。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在ACS Catal., Org. Lett., Org. Chem. Front.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3篇,另有综述论文1篇。
(2) 其他综合表现:研究生在读期间担任纵向班党支部书记,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研究生】胡艺航,女,化学专业,2020410027
【导师】宋宇飞 教授
【获奖项及荣誉】2024年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论坛二等奖”、“化学学院本硕博论坛二等奖”;2023年获华友奖学金。
【感言感悟】坚定信念,勤学善问,厚积薄发。与其在困境中挣扎抱怨,不如调整心态、寻找突破。只要持之以恒,终将迎来柳暗花明的时刻。
【个人事迹】
(1)学习科研方面:总GPA为3.45。主要从事NiFe水滑石基材料用于电催化水分解的基础研究。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在Adv. Funct. Mater、ACS Catal和Small发表SCI论文3篇,参与发表SCI文章6篇。
(2)其他综合表现:在读期间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掌握同步辐射等高等光谱学和Material Studio理论计算;先后担任生活委员和学习委员;爱好跳绳,爬山。
【研究生】任清汇,女,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2021400275
【导师】段雪 教授
【获奖项及荣誉】2024年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4年获“唐敖庆化学奖学金”;2024年获“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论坛”口头报告一等奖。2023年获“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论坛”报告会三等奖。
【感言感悟】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可成。”科研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探索与发现的道路。尽管途中会遇到困难,但正是这些挑战塑造了我们的毅力和决心。面对压力和困境时,保持初心显得尤为重要。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每一步前行都在为最终的成功铺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用心去探索每一个未知领域,终将抵达成功的彼岸。在这段旅程中,离不开老师们无私的帮助与悉心的指导。在此,我要衷心感谢每一位老师的栽培与支持。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悉心教导,我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不断突破自我。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中,万物皆有回转之时。当我们觉得余味苦涩,请相信,一切终有回甘!
【个人事迹】
(1)学习科研方面:总GPA/学位课GPA为3.26。主要围绕水中活性氢/氧原位利用的炔醇电催化选择性加氢/氧化展开。在读期间,以第一/共一作者在ACS Catal.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3篇;以导师一作自己二作申请专利3项。
(2)其他综合表现:博士在读期间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生活中乐于助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实验室,积极参与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实验环境整洁、实验设备有序运行。
【研究生】刘威,男,化学专业,2022400260
【导师】孙晓明 教授
【获奖项及荣誉】2025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2024年获“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NRE 学术新星奖”等;2023年获北京化工大学—迪克化学奖学金。
【感言感悟】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个人事迹】
(1)学习科研方面:总GPA/学位课GPA为3.58/3.16。主要围绕电解水制氢反应微环境调控开展研究。在读期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Nat. Commun.一篇, Angew. Chem.两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以导师一作自己二作申请专利5项,其中2项已经获得授权。
(2)其他综合表现:博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受邀参加“中国化学会能源化学青年论坛”,“eScience新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论坛”,“EcoMat Conference”等学术会议,并获报告奖励7项。在实践方面,参与搭建“世界首台10 kW海水电解制氢系统”,经专家鉴定该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研究生】马文莉,女,化学专业,2022400247
【导师】朱红 教授
【获奖项及荣誉】2024年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4年获得“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论坛”三等奖。
【感言感悟】万物皆隐于微末,孩童虽小,终将成人,脑袋虽小,却饱含思想,眼眸虽小,一览远方。认真与负责是科研探索之路的重中之重。
【个人事迹】
(1)学习科研方面:总3.0/学位课GPA为3.0。博士在读期间主要从事基于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水电解应用研究。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在J. Mater. Chem. A,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 Membr. Sci.和Int J Hydrogen Energ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4篇,并以合作者身份J Power Sources.和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7篇。另有中文期刊学术论文1篇(导师一作自己二作);以第一作者(导师一作自己二作)申请专利1项。
(2)其他综合表现:科研工作外,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参加“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论坛”作墙报展示,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第三届全国电子材料与器件大会”并作口头报告;参加“第二十一次全国电化学大会”并作墙报展示。在思想方面,注意提高自身党性修养,甘于奉献、责任感强,多次参加学校与学院举办的文体活动及学校“三助”岗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协助老师参与实验室管理和安全监督等工作。
【研究生】周石杰,女,化学,2022400245
【导师】卫敏 教授
【获奖项及荣誉】2024年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0年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感言感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为自己想要到达的明天努力。
【个人事迹】
(1)学习科研方面:本人博士三年级,在研究生就读期间,专注学习和科研工作。目前以第一作者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Ind. Eng. Chem. Res.、CIESC Journal等期刊发表4篇SCI论文,以合作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我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拓展自己的视野,加深对前沿领域的理解,培养良好的学术素养。
(2)其他综合表现:在生活上,待人真诚热情、尊重师长、为人谦逊、有很强的责任感,一直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热心帮助身边的同学,在空余时间,我也会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未来,我也会不断地充实自我。
【研究生】张士蒙,男,化学专业,2022400244
【导师】邵明飞 教授
【获奖项及荣誉】2024年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3年获“北京化工大学金发科技奖学金”。
【感言感悟】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个人事迹】
(1)学习科研方面:学位课GPA为3.41。主要从事水系锌基电池中锌负极有序设计的应用基础研究。在读期间,以第一或共一作者在Small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3篇;以合作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
(2)其他综合表现:2024年7月参加中国材料大会暨世界材料大会并做墙报展示。多次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开展实验竞赛、大创等项目,并获校级一等奖等奖项。
【研究生】张风雨,男,化学专业,2022400251
【导师】冯俊婷 教授
【获奖项及荣誉】2024年获“博士生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4年获“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论坛”口头报告一等奖。
【感言感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个人事迹】
(1)学习科研方面:总GPA3.16/学位课GPA为3.16。主要从事催化微区反应热-传热耦合机制探究及其过程强化。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AIChE J.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3篇;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一作自己二作)申请专利两项。
(2)其他综合表现:在读期间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参加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发表会议论文,在2024年5月第二十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作口头报告。
【研究生】吴昊洋,男,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2022400261
【导师】孙晓明 教授
【获奖项及荣誉】2024年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感言感悟】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个人事迹】
(1)学习科研方面:总GPA/学位课GPA为3.56/3.29。主要从事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应用基础研究。在读期间,以第一/共一作者在J. Am. Chem. Soc.(正封面论文), ACS Catal.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4篇;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一作自己二作)申请专利三项,其中一项已经获得授权。
(2)其他综合表现:2023-2024学年担任班级班长。
【研究生】柴路路,女,化学专业,2020400205
【导师】潘军青 教授
【获奖项及荣誉】2024年获“唐敖庆化学奖学金”;2023年获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2年获北京化工大学“迪克化学奖学金”。
【感言感悟】千里蹀躞,以梦为归,初心不改,步履不停。
【个人事迹】
(1)学习科研方面:总GPA/学位课GPA为3.0。主要从事基于MOF衍生复合材料在储能器件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在Adv. Mater., Adv. Sci., Small,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J. Power Sources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1篇,累计影响因子158.1,H因子25。以导师一作自己二作申请专利两项,其中一项已经获得授权。
(2)其他综合表现:在读博期间担任生活委员和党支部的纪检委员。
【研究生】李绍泉,女,化学专业,2021410022
【导师】赵宇飞 教授
【获奖项及荣誉】2024年获“金发科技技术创新奖学金”;2024年, 获“衢州资源化工创新研究院 优秀学生”;。
【感言感悟】感谢学校、学院和老师们对我的培养和师兄师姐和课题组同学的帮助。珍惜眼前,对未知永远存有敬畏和探索之心。
【个人事迹】
(1)学习科研方面:本人博士期间主要围绕CO2、N2等惰性小分子高效活化,采用太阳能催化转化技术,通过调控层状水滑石催化剂等结构,实现了在太阳能驱动下CO2还原到CO以及N2氧化为硝的技术路线。本人以第一作者在Angew、Appl. Catal. B-Environ Energy等发表SCI论文2篇,参与发表SCI工作7篇,申请专利1项;授权专利2项。
(2)其他综合表现:在读期间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发表会议论文;积极参加熟练掌握英文口头/书面汇报,并赴香港进行境外交流访学。系统学习同步辐射、超快光谱及VASP等光谱学和第一性原理理论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