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园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生园地  嘉勉榜

嘉勉榜(总第13期)之“学术科研”版(第5期):化学学院获2022年高额奖学金的八名博士生

作者:  发布日期:2023-06-30

【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人才培养”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和根本。在化学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学生自身的严于自律、勤奋刻苦、积极进取下,学院为党和国家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英才、一届又一届优秀学子。学院推出“嘉勉榜”专题栏目,旨在表彰和勉励品学兼优、且在学习科研生活中因某一方面表现特别突出而获得院级及以上级别奖励、表彰、基金资助等的学生。分为以下三个板块:

(1)嘉勉榜之“学术科研”版:每期表彰品学兼优、且在学术科研领域成果突出的(如在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或获得博士校长奖学金的、或获得唐敖庆化学奖学金的、或获得博士国家奖学金的等)、获得国外学校offer出国留学的(如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CSC资助、或获得课题组资助、或自费出国留学等)学生。

(2)嘉勉榜之“思想政治”版:每期表彰品学兼优、且在思想政治方面(如党建、团建、班级建设等)表现突出、而获得校级及以上级别荣誉或奖励学生个人或集体(如党支部、团支部、班集体、实践团队、共建团队等)。

(3)嘉勉榜之“公益志愿”版:每期表彰品学兼优、且在公益志愿方面表现突出、而获得院级及以上级别荣誉或奖励学生个人。



【本期推出】嘉勉榜(总第13期)之“学术科研”版(第5期):化学学院获2022年高额奖学金的八名博士生。

博士生校长奖学金:胡婷婷;

博士生国家奖学金:胡婷婷、罗兰、张健、丰海松;

唐敖庆化学奖学金:胡婷婷、李勇;

其他高额奖学金:伊比西高额奖学金:赵亚军;贝特瑞英才特等奖学金:苗昱聪;金发科技技术创新奖学金:闫一凡。



【研究生】胡婷婷,女,化学专业,2020400224

【导师】李峰教授

【获奖项及荣誉】2023年获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2022年获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2022年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2年获唐敖庆化学奖学金;2022年获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论坛口头报告一等奖;2021年获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博学论坛口头报告二等奖;2020年获京辉气体企业奖学金2020年获院级研究生优秀学生干部2018-2022连续五年获特等学业奖学金

【感言感悟】科研没有什么捷径,就是坚持和努力。想要不曾有的美丽,就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个人事迹】

1)学习科研方面:GPA/学位课GPA3.50/3.56。主要从事水滑石基抗肿瘤纳米药物的基础研究。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一作在Chem. Soc. Rev.Adv. Mater.Nat. Commun.SmallBiomaterialsSci. Bull.Fundamental ResearchChem. Sci.Theranostics刊物发表SCI论文15篇,影响因子总和超过270,其中中科院分区1区论文11篇。4ESI高被引论文,1ESI热点论文

2)其他综合表现:曾担任化学学院研究生团总支学生会宣传部部长和班级团支书/班长,并获得2020年院级研究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积极组织各项班级活动,丰富同学们的在校生活;积极参加学院举行的各项文体活动,爱好运动、听音乐。


【研究生】罗兰,女,化学专业,2020400229

【导师】段雪  教授

【获奖项及荣誉】2022年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1年获“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博学论坛”口头报告一等奖;2020年获“北京化工大学金发科技奖学金”;2020年获“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论坛”口头报告一等奖。

【感言感悟】读博期间,我一直努力朝着“开开心心过生活,踏踏实实做科研”的方向努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所获得的成绩绝不仅是靠自己的努力,更要感谢学校、学院和老师们对我的培养,感谢课题组同学的鼓励与帮助,我也将再接再厉,迎接新的挑战。最后,希望大家珍惜眼前,珍惜此刻,“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mystery, and today is a gift.”,全力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个人事迹】

1)学习科研方面:GPA3.23。主要围绕光电催化有机物选择性氧化展开基础研究。在攻读博士期间(近三年),以第一/共一作者身份在 Nat. Commun. (Editor’s Highlights文章)J. Am. Chem. Soc.(正封面文章)Adv. Energy Mater.Appl. Catal. BChem Catal.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篇,累计影响因子>90,以合作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导师一作自己二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授权2项。

2)其他综合表现:除科研工作外,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曾获“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博学论坛”及“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论坛”口头报告一等奖,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第二十一次全国电化学大会”并作口头报告,并受邀参加“博言论坛”向师弟师妹分享科研经验。在思想方面,注意提高自身党性修养,甘于奉献、责任感强,多次参加RSC学生俱乐部实验科普活动及学校“三助”岗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协助老师参与实验室管理和安全监督等工作。


【研究生】张健,男,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2020400245

【导师】韩景宾  教授

【获奖项及荣誉】2023 北京化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23 北京化工大学优秀毕业生;2022年博士国家奖学金;2021 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博学论坛口头汇报三等奖;2020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论坛二等奖;2020 度研究生博学论坛优秀墙报;2020博士生论坛口头汇报二等奖;2020 伊比西二等奖学金;2018年、2019 硕士特等学业奖学金两次。

【感言感悟】首先,研究生作为成年人,做的所有事都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培养强烈的责任感,无论是在生活还是科研学习当中,只有具有相当的责任感才能获得归属感,最终办好事、办实事,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其次,研究生在学习科研中应当保持自信,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认真学习或者科研才是走向成功的道路。第三,研究生应当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修养,素质与心胸、眼界息息相关,素质低下往往易怒、焦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有助于自己内心的稳定。第四,研究生应该拥有强大的内心,做一个镇定的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除却生死无大事,强大稳定的精神内核是做好所有事的先决条件。第五,多听多看多学多动,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才知道自己的微不足道。

【个人事迹】

1)学习科研方面:主要从事层状硅酸盐及其衍生物应用于锂钠钾离子电池。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7篇,另有共一SCI学术论文1篇。

2)其他综合表现:骑行北京所有乡、镇、街道。


【研究生】丰海松,男,化学专业,2020级

导师】李峰  教授

【获奖项及荣誉】2022年获博士生国家奖学金,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北京市三等奖

【感言感悟】当思维如彩虹一般丰富多彩,心灵如晨曦般清澈明亮,人生的旅途就变得更加丰富多姿。在这段漫长而美妙的旅程中,我们遇到了种种挑战与机遇,拥有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智慧。有时候,我们或许会在岔路口徘徊,迷茫不已,但正是在这个迷茫中,我们探索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生活从不缺少精彩,只因我们未能发现那些微妙之美。放慢脚步,聆听风吹过树梢的声音,感受阳光洒落在肌肤上的温暖。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用心感恩,用爱去感染周围的一切。同时,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永远怀着求知与成长的渴望。无论路途多艰难,我们都要坚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面对挑战。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所达成的目标,更在于沿途的体验与收获。让我们怀揣希望,让它成为一个充满爱与意义的奇妙历程。

【个人事迹】

1)学习科研方面:GPA/学位课GPA3.3。研究方向为选择性加氢高效单原子催化剂的理论设计。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在Adv. Sci.,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J. Mater. Chem. A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7篇。

2)其他综合表现:研究生在读期间担任化学博2001班班长,化纵01党支部副支书。


【研究生】李勇,男,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2020400220

【导师】段雪 院士/教授

【获奖项及荣誉】2022年获唐敖庆化学奖学金

【感言感悟】感谢母校给予我的大力培养和支持,感谢母校为我提供这么好的科研平台进行创新研究。根据科睿唯安对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1300多个机构的6849名科学家过去十年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单个或多个学科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力评选,母校有11人次入选2023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化学学院有三位老师段雪老师、卫敏老师和孙晓明老师榜上有名,都是我非常尊敬的老师。我能够在这样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团队不断学习,内心感到无比自豪。三十年前,我的导师段雪院士在当时环境下,高屋建瓴的预判到水滑石纳米材料必将成为一个很热门、前沿而且会带动各个行业、领域发展的交叉学科。回首过去25年中LDH-CMCMcarbonaceous materials)复合材料全球发表的文章数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特别是近五年中国在全球研究水滑石的机构和论文数量都是呈现快速发展阶段。习总书记二十大报告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论述。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LDH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材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LDH必将成为我们国家在各个行业、领域绿色发展的强大推进剂。期待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在我们国家战略发展的新赛道、新征程上大有可为,学无止境,奋力拼搏。

【个人事迹】

1)学习科研方面:GPA18/学位课GPA10分。主要从事基于层状复合氢氧化物的结构性质以及其在润滑油脂中应用研究。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在Lubricants Adv. Mater. InterfacesReact.Chem.Eng.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4篇,另有2021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暨辽宁高端化工产业发展峰会会议论文1篇;以第二作者申请专利四项。



【研究生】赵亚军,男,化学工程专业,2019400269

【导师】孙晓明  教授

【获奖项及荣誉】2022年获“国家留学基金”;2022年博生生学术论坛口头报告二等奖;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感言感悟】科研生活作为在校研究生的主旋律,也会无形中给我们带来无法回避的压力,它来自实验进展的缓慢、课题的不顺利、竞争的激烈等等。那是一种悄然而至的负担,默默地围绕着我们,让我们感到疲惫不堪。然而,学会理性地化解这些压力,是我们在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除了科研的琐碎,我选择捧起相机,走出校门,去探索生活中的小意外、小惊喜。或是春日紫荆城中树叶嫩芽的呢喃,或是夏日颐和园中鸣蝉翩跹的旋律,亦或是秋日奥体森林中的落叶飘舞、冬日什刹海的满天飞雪。这些让我对四季更迭、生命轮回充满敬畏之心,让我对生活中的起起伏伏抱持充满积极阳光的态度。当我们学会用积极的眼光再来审视科研中困境时,或许我们能以更悠然自得的心态去面对它们。红日初升,其光大道,这是我对生命的态度。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探索者,就像那初升的太阳一样,也拥有者无限的潜力和光辉。尽管昨天的压力几乎令我们无法呼吸,但一夜安眠后,随着清晨的到来,我们再次张开双眼,带着希望和坚定的信念,让我们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天,新的机会。

【个人事迹】

1)学习科研方面:GPA/学位课GPA3.36。主要从事水系电池正极材料设计及其制备。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一作自己二作)在J. Mater. Chem. A, Appl. Sur. Sci. Energy Environ. Sci.,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Energy Storage Mater., Nano Res., J. Mater Chem. A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6篇;以导师一作自己二作申请专利三项,其中两项已经获得授权。

2)其他综合表现:个人爱好:摄影、游泳、旅游。


【研究生】苗昱聪,男,化学专业,2021400274

【导师】邵明飞  教授

【获奖项及荣誉】2022年获贝特瑞英才特等奖学金2023年获“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2023年博士生学术论坛报告会一等奖”。

【感言感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我在校期间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光电催化能源转化,在学习初期也曾因为对本专业领域不够了解而苦恼不已,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专心埋头于大量文献之中,渴望从众多前人优秀成果当中积累知识经验,寻找启发。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因此,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我常向实验室中的师兄师姐们请教实验技巧,注重培养自己动手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我会把实验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和老师讨论,及时总结,有规划、有目的地进行自己的科学研究。基于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目前已经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并申请国家专利2项,其中1项获得授权。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今后,不论学习还是工作,我仍会坚持以严谨务实的态度,面向实际,深入实践。

【个人事迹】

1)学习科研方面:GPA3.46,主要从事光电催化水分解制氢耦合有机氧化研究。目前有4篇相关工作均以第一作者身份,分别在国际TOP期刊Appl. Catal. B-Environ.Chem. Eng. J.Chin. J. Catal.以及ChemCatChem上发表,累计影响因子为58.2。同时有一篇工作已撰写整理完毕,已在国际TOP期刊J. Am. Chem. Soc.投稿。此外申请国家专利2项,其中1项已经获得授权。

2)其他综合表现:在生活中我乐于助人,经常和老师以及同学交流心得,并主动承担实验室的日常事务,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在班级中我担任纵向班级心理委员的职务,认真为同学服务,积极建设集体。


【研究生】闫一凡,男,化学专业,2021400241

【导师】段雪  教授

【获奖项及荣誉】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年博士生论坛口头报告一等奖;北京化工大学2022年博学论坛口头报告三等奖;2022年金发科技技术创新奖学金;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2023年博士生论坛口头报告一等奖;2023CSC公派留学资助,将于2024年前往牛津大学联合培养一年。

【感言感悟】研究生生活是一场对思想品德的深度磨练。在面对各种学术难题和生活压力的时候,坚守初心,保持正直的品格显得尤为重要。遇到困难,我始终相信,真诚与坚韧是克服一切困境的力量源泉。另外,追求知识的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但每一次突破都是一份巨大的满足。面对困难,我学到了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毅力。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发现,对知识的渴望是我前行的动力。愿我们可以在这片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个人事迹】

1)学习科研方面:GPA/学位课GPA3.08/3.13。研究方向为电解水制氢耦合醇类分子氧化和电催化废塑料升级回收。在读期间,以第一/共一作者在Nat. Commun., J. Am. Chem. Soc.ESI高被引、期刊正封面)和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上发表3篇文章;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一作自己二作)申请专利四项。

2)其他综合表现:博一期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