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2025年11月7日下午,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能源化学系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东区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开展课程思政研讨会。化学学院党委书记尹平、能源化学系系主任杨文胜、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娟、能源化学系全体教师及能源化学系学生代表参会。会议由能源化学系党支部书记豆义波老师主持,围绕化学学院能源化学系课程思政建设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
尹平书记在开场发言中强调,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能源化学作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新兴专业,更应在专业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兼具科学素养与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

研讨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娟副教授作了《课程思政:一般规律、历史视角、现实过程》的专题报告。她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经典论断出发,阐释了能源化学教育所承载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并通过分析“天下大同”与“碳中和”、“民本思想”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问题导向”与“现实过程”,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能源战略的价值共鸣,为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方法指导。

能源化学系系主任杨文胜教授随后作《能源化学专业建设研讨》报告,系统介绍了能源化学本科专业的建设进展、知识图谱构建与微专业发展情况。他重点分享了如何在“碳基能源化学”“能源材料化学”“储能器件”等专业课程中,自然融入“绿色发展”“能源安全”“科技报国”等思政元素,推动专业教学从“知识传授”向“价值引领”深化。

在案例交流环节,多位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分享了课程思政的具体做法。《能源物理化学》课程从“能量守恒”引申出可持续发展理念;《电化学测试与表征技术》通过讲述我国在电池领域的科技突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氢能源化学》则围绕“双碳”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使命意识。这些案例生动展现了能源化学专业在思政融合方面的探索成果。与会教师纷纷表示,通过此次研讨,进一步深化了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掌握了将价值引导融入专业教学的有效路径。大家一致认为,要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持续加强能源化学系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协同合作,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思政体系,让能源化学课堂成为既传授专业知识、又塑造价值信仰的重要阵地。

此次研讨会是能源化学系推动“专业+思政”深度融合的重要起点。未来,能源化学系将继续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共研教学案例、共育教学团队,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能源化学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