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化学学科建设,加强学生创新思维与交流合作,化学学院拟于2025年10月—12月举办“本硕博创新论坛”系列学术活动(以下简称“创新论坛”)。本次论坛通过专题报告、学术研讨等形式,邀请学院所有本硕博学生参加,围绕化学领域科学前沿与学院学科特色,激发创新思维,开阔学术视野,促进交流合作。
一、论坛主题
聚焦前沿,鼓励交叉,勇攀科研创新高峰
二、活动形式
“创新论坛”分五期开展,聚焦不同研究方向,每期计划邀请6名研究生做学术进展报告,评委专家进行点评。同时设置互动交流环节,最后根据评委专家和现场观众的打分结果,分别评选优秀学术报告一、二、三等奖。本次系列学术论坛同时设置线上观看环节。
三、活动时间地点
五期学术论坛聚焦方向及举办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期:插层化学与盐湖资源有效利用(11月14日);
第二期:催化化学与稀贵资源高效利用(11月21日);
第三期:光/电化学与能源资源有效利用(11月28日);
第四期:绿色合成化学与可再生资源有效利用(12月5日);
第五期:纳米生化分析与资源有效利用(12月12日)。
其中一、五期举办地点为昌平校区,二、四期举办地点为西校区,第三期举办地点为东校区。学院将提供往返班车,方便同学们前往不同校区参加论坛,班车容量为每期50人。
四、活动方案
1、主题报告征集:针对每期聚焦主题及相关研究领域重要科学问题,邀请硕博研究生报告研究进展、方法和科研成果。报告征集时间为10月24日—11月2日24时。
2、报名表评审:学院聘请评委专家,依据主题报告的前沿性、创新性、研究成果质量及其对低年级学生的启发性等标准,每期择优遴选6名研究生报告人,五期累计遴选30人。
3、现场报告环节:每名报告人讲述15分钟后,评委专家和观众提问5分钟。
4、打分投票环节:报告人分博士组、硕士组分别进行评委专家打分、观众现场投票。评委专家打分与观众投票各占50%的权重。根据总成绩评选出获奖报告:设置博士生报告一等奖一人、二等奖一人,三等奖一人;硕士生报告一等奖一人、二等奖一人,三等奖一人。
5、抽奖环节:对进行现场投票的观众进行抽奖,将抽选30名幸运观众获得幸运奖,另设若干互动奖。
6、颁奖环节:分别对博士组和硕士组获得一、二、三等奖的报告人进行颁奖。
7、合影留念
五、奖项设置
每期博士生报告一等奖奖励1000元、二等奖800元、三等奖600元;硕士生报告一等奖奖励500元、二等奖400元、三等奖300元。
六、评委专家评分细则
评定项目 | 权重 | 考察内容 |
前沿性与科学性 | 20% | 重点考察学术报告选题的前沿性与科学性,对选题领域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的把握广度与深度,以及对学术观点支撑依据的充分性。 |
创新性与实用性 | 20% | 重点考察学术报告技术内容及其研究(设计)过程的创新性,技术成果的应用潜力及对促进相关领域技术进步的意义或价值。 |
逻辑性与规范性 | 20% | 重点考察学术报告的结构严谨性、阐述严密性,PPT展示材料的美观性和规范性等。 |
表达与交流互动 | 20% | 重点考察学术报告人对信息的有效传达、对专家点评问题的准确答疑等。 |
低年级学生启发 | 20% | 考察报告内容是否助力引导低年级学生掌握基础的学术思考方法,同时关注报告人是否发挥了积极的榜样作用。 |
七、报名方式
1、报告人报名:邮箱报名,将报名表(附件)以课题名称+姓名+电话命名发送至邮箱:buctluntan@163.com(收到自动回复则报名成功,将会有志愿者与报名者联络)。
2、参会观众报名:研究生通过研究生系统研工管理学术报
告申请报名,系统10月26日开放报满即止;本科生通过创新实践平台或中新教育实践教学小程序报名,系统10月26日开放报满即止。
温馨提示:报名观众请仔细核对所报论坛期数时间及开展地点,避免因跨校区而无法参加。每期论坛会安排50人班车提供给有跨校区需要的同学,根据报名顺序先到先得。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白智群
电话:64434905—803
“本硕博创新论坛”系列学术活动报名表
附件.docx

